孔目湖讲坛
  讲座新闻
讲座新闻 首页    讲座新闻    正文


孟君:真实下的科幻,科幻中的仿真

——孟君做客第542期孔目湖讲坛

(记者:王康路)“在真实技术逻辑下审视电影技术,科幻电影的技术体系展现了从真实到仿真的发展路径”近日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君女士做客第542期孔目湖讲坛,为听众带来一场题为《从真实到仿真:科幻电影技术的发展路径》的精彩讲座。

科幻电影的发展

讲座伊始,孟君就从七个科技方面介绍了代表当今世界最高科幻片水平的《双子杀手》,且以去年中国科幻大热门电影《流浪地球》作为对比,两者属于同一时代的影片,可是科幻技术上却差了40年的水平,就此也引出了今晚的主题:科技是科幻片发展的基础,科幻电影属于电影的一种,对于电影,孟君指出,电影作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在大众社会极具影响力的电影艺术深刻地倚赖现代工业技术,再次突出科技对电影发展的贡献,“从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1902)到今天,不仅前沿技术在科幻电影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科幻电影对视听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引领着整个电影行业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孟君指出科幻电影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技术的发展,在影像和声音技术方面的单调黑白到如今的VR模拟现实,在特效技术方面,从物理特效到数字特效,在放映技术方面从普通白色布到5D技术,在数字存储技术方面从8mm到数字存储。

“真实”技术与“仿真”技术

孟君指出,科幻技术细分为“真实”技术与“仿真”技术,其中的“真实”技术分为经典技术时期与现代技术时期两时期,强调了有关该时期中的各个科技发展的艰辛,距第一部科幻电影29年后的《弗兰肯斯坦》代表有声电影开始取代了无声电影,48年《抵达月球》,1950),标志着色彩技术完成技术革新,电影从此进入彩色电影的时代,而3D技术发展最为多波折,经过多次起起沉沉终于在《深渊幽灵》后被市场接受,关于观影屏幕的变化,孟君指出如今的主流为越来越大的屏幕,谈起“仿真”技术,其中尤为重要的两种特效,物理特效与技术特效,物理特效科幻电影的物理特效技术始于《月球旅行记》(1902)。

在《科学怪人》与《大都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且最终在《2001太空游》到了物理特效技术时期的最巅峰,而对于更具有先进性的科技特效,孟君如此说“与以往相比,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与科幻电影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新时代以来,数字电影已近完全取代胶片电影,数字特效使科幻类电影发展迅猛,五大全球票房冠军有四部科幻题材电影,《星球大战1:幽灵的威胁》的成功标志了数字电影的首次商业化放映并取得成功,同时,孟君还表明数字特效未来有多重无限性,其中以电脑自动生成图像的CGI便是其中的代表。

科技是把双面刃

关于科技,孟君首先提出有关于技术的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技术断裂,指某种修辞技巧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终止或消失。如长镜头技术因商业片盛行等等因素无法在电影中大规模应用,梳理彩色科幻电影的历史可见色彩技术的进化和彩色电影的发展存在不同步的现象;二是技术脱嵌,指新技术应用时新的修辞方法与叙事难以耦合,主要是技术过于发达导致技术主导的语言形式遮蔽电影内容。孟君从由于CGI技术构造的新世界使人慢慢失去对事物的原始感官仿照人不断发展更新带来的伦理问题等多方面论述技术发展是否有必要超过电影艺术本身;三是技术“冗余”指的是技术快速发展造成的技术过剩现象,这些技术在应用时会提升视听技术参数,增加感官刺激,形成所谓沉浸式观影体验,也会出现大量因HDR实验技术过剩而产生的语言失灵问题。如今科幻巅峰《双子杀手》的120帧率与4K的技术相对于人们最适宜的60帧率与2K是否真的有必要,而对于科技的看法,孟君要求我们要从理性看问题,既不能学科幻小说鼻祖玛丽雪莱在小说《弗兰肯斯坦》对技术有绝对悲观态度,又不能学儒勒凡尔纳对技术有绝对乐观态度,“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提出警告“如果我们把技术当做某种中性的东西,我们就最恶劣地听任技术摆布了;因为这种观念虽然是现在人们特别愿意采纳的,但它尤其使得我们对技术之本质茫然无知。”讲坛的最后,孟君借海德格尔的话呼吁大家要警惕技术优先或技术崇拜将导致电影的机械主义压倒电影的自由想象,别让技术彻底控制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