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目湖讲坛
  内容整理
内容整理 首页    内容整理    正文


 第191期:中西大学生学习生活之对比
 作者:武汉大学历史系 李工真教授
 
   非常高兴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会场,前两次我们都讲了《现代化大学的由来和特点》,我还记得大家的热烈的气氛,所以今年呢我有第三次来到了贵校,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再度的相见,并且就我们大家所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我们的讨论。今天我是想讲一下中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对比,之所以讲这个问题呢,是因为现在又到了我们一年一度的开学时期,我们又要开始我们在中国大学的学习。我们在中国大学学习的时候,也会联想到在海外的大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他们究竟是怎么生活的。我觉得这个问题之所以会对大家有兴趣,主持人也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前两天,中央电视台的每个周末的晚上,在11:00的时候有一个节目叫《我们》,上个礼拜就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这个礼拜的周末的晚上也会有它的下半部分,那就已经直接涉及到了我们今天要谈得很多的问题了。总而言之,当今中国的年轻人把自己的定位说得很有意思。什么叫一个成功的年轻人呢,那就是到了西方的国家的大学里去深造了。这个现象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现在的优秀的年轻人的目标就是将来要到海外去留洋。实际上,这就让我想起了胡适之,他1905年留学美国的康乃尔大学,一开始他是学农业的,后来改行了。他当时到美国去了以后,给他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回来,那么这封信讲的是什么内容呢?我们今天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个年轻人人到海外去留洋的话,那么他的父母必定是逢人就吹的“我的儿子已经出国了”“我的儿子留洋了”怎么样怎么样之类的话。他们感到这是很光荣的,而胡适之先生当年在美国有很多的感受,他写给家人的信,家人一看大为惊讶,这封信的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留学者,国之大耻也”。留学的人是背负大耻的人。当我们的父母在炫耀自己的儿子在海外留洋的兴高采烈的时候,这些留洋到海外的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民族太成问题了。五千年的文明呀,我们今天不得不放下自己的臭架子,跑到一个200年历史不到的国家去老老实实的做学生。这就是胡适之地感受。那个时候,中国人留洋是为了什么呢?胡适之又借了一件事情讲,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受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因为在19世纪的时候,美国的年轻人都是要送到德国去读大学的,当然他们的数量远远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多,我们今天去美国的已经有30万人了。所以当时美国人把自己的学生送到德国去读书的时候,开始是10个,后来是50个、100个、1000个,这样送的。最后送去了多少呢?结果拿到德国的博士学位的有一万个,而这一万个人最后改变了美国的教育体制。1835年哈佛大学的一位非常有名的教授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今天把我们最优秀的子女送到德国去读大学,我们是为什么呢?那就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从此永远也不用到德国去”。
   但是我们今天中国的留学生的历史已经进行了多年了,从1883年清王朝送去了第一批童子军,包括詹天佑、甲午海战的邓世昌,他们是作为孩童到美国去的。但是我们今天中国的刘学历史已经有120多年了,我们中国留学到海外的人有100万以上,但是回来的不到10%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想原因一定是很多的,既和我们国家从1883年经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的这样一段历史有关,辛亥革命然后是北洋军阀的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这样的时代过来的,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当年的邓小平把人放出去的时候不是不清楚,当时就有人提出能有多少人会回来呢。邓小平认为至少我们把门打开,能回来多少是多少,总比把门关起来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送出去了100多万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是我们中华民族中最优秀的年轻人,以至于别人说“清华北大就是外国留学生的培训部”,“那些高校外语系的女生就是外国夫人培训班”,往往是“肉包子打狗,又去不回”,所以这个问题就涉及很多的问题。除了我们国家的政治背景以外,也和我们国家文化中的一些不好的东西,还有和我们的教育体制当中某些非常明显的缺陷这些因素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大家走在说“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但是科学史无国界的”,“我们要为全人类服务”怎么样怎么样的。不管怎么样,我们作为中国人,当看到我们那么多的年轻人源源不断地到海外去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最优秀的人能够回来,我们希望这些优秀的人回来以后能够在祖国发挥作用,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普遍的愿望。很多人不是不想回来啊,他们是不敢回来,为什么呢?他们认为他们在海外成了家以后或者是带着家离开中国以后,他们的孩子在美国接受了那样一套教育以后,回到中国也许连大学都考不取。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应试教育的国家。所以他们为了孩子也不能回来,我就有很多朋友是这样的。我当年在德国要回来的时候,有一个人就跟我讲:“你将来回到中国时,肯定是能坐上轿子的,但是我不要回去了。”一个上海人他就跟我说了这样的话。我说:“那你岂不是很可惜吗?”他说:“我这种人才真正是有牺牲精神的人,你这样的人是太自私了。你为了自己还要干一番大事业,但我就不是这样想的。我的生活的目的是当多少代以后,我早就已经死在海外了,我在海外留下的这支血脉每一年会暨祖宗的,会想到是我把他们带离了一片苦海。”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小孩到了外国去以后就成了外国人了,在外国生的人更是成了外国人了,他们永远也不用回来了。他啊说:“你太自私了,你看你的小孩只能在中国接受这种人间地狱的教育。”这又涉及这个问题了。
   所以多年来我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和西方的教育体制究竟在年轻人的身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似乎也不是简单从教育机制、教育制度上能够说清楚的,也不是简单从中国人贫穷这一点能够说清楚的。我们说人穷,“人穷还有志不穷”呀。穷是一种客观现实,穷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要怎么样。当一个思想非常明确的人发生贫穷时候,他会采取某种行动,还有一种人的一是不一样,他发生贫穷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去偷盗,杀人放火,“穷则思变”。所以我说不能简单的把中国的今天的教育制度归结为穷。穷是一个原因,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我们的奥运会刚刚结束,我们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了中国文化光辉灿烂的一面,所有的中国人都为之而心潮澎湃,我也是一样。不过我对那种对传统文化不加区别的所谓的弘扬是要打一个大问号的,我这个人不是人云亦云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讲呢?我们现在笼统地讲弘扬民族文化,但是这个口号是有问题的。传统文化如果那么好的话,为什么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传统文化就顶不住呢?为什么五四运动会提出“打倒孔家店”呢?究竟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呢?不要忘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制度就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今天说中国的改革有三个方面,不说它是完全失败的,至少说是有问题的,而且是事关国家的民生。一个是住房,一个是意料,还有一个是教育。所以有人就编了一句顺口溜出来了“房地产改革把钱包捞空,医疗改革提前送终,教育改革把人逼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个里边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系的。我承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灿烂辉煌的好东西,这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你也不要说“四大发明是老生常谈”,这是我们要承认的。你不能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全部都是好的,也不能说全部都是糟得不得了的,这两种态度我都是不赞赏的。我承认中华文化有好东西,我举个例子,中国的饭菜何尝不是好东西啊,不是好东西的话,怎么全世界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中国的餐馆阿,不好的东西是不可能传得那么远的。中国的毛笔字也是好东西,你们看我们奥运会的时候把那张画卷拿出来,实际上就是山水画毛笔字,陶冶性情还带练气功。你的凝神静气,你的笔锋走势都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我观察书法家也观察了很多,你看他那个笔力,力透纸背就知道这个人的寿命还长的很,你看这个人画得乱七八糟的,就知道这个人活不长了,说明了毛笔字就是个好东西。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的好东西,中医也是好东西,虽然有人说中医有这个缺点,那个缺点,但是我要说中医是个好东西。只不过有一点,中医不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伦理,站在实用的立场上开发出来的,但它是好东西,它有系统功能思想,中医里面的“中”时强调不偏激,这是一个正常的人稳定内神得很好的提示,中医认为一个人生了病,就是说这个人发生了片剂,心态不平衡。这个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要稳得住神,稳不住神的人要害病,所以中医的病理学有一套,叫做“肉体之疾,精神之病”。我们说一个人病了,不是说他的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是指它的头脑有毛病了。中国的文字是很精彩的,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它用了一个“疾”,那么还有一个字叫做“伤”,是指外来意外的打击。这三个字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所以我说中医是很有道理的。中医也很辉煌,当然后来和西方的西医相比,它的缺点和弱点是越来越明显的,但是我们不能说中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好东西需要我们的子孙后代去弘扬它,去发展它,但是我也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的糟粕。可能在个人的修为上有很多的我们可以继承的东西,但是在个人和国家、个人和社会的层面上,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糟粕是要批判的。所以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有人现在借着传统文化来反五四运动,我认为应该站在五四运动的批判精神上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要把我们传统文化和那些假借真孔独尊之名鼓吹专制主义的那种东西区别开来,这是我们在弘扬民族文化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对我们国家现在的一些做法是大惑不解的,我觉得是有问题的。且不说别的,你就把这个电视剧看一下,从末代皇帝一直演到秦始皇,倒过来演的。对于皇帝的历史是如数家珍的,康熙微服私访、乾隆下江南,你看那些歌曲唱的皇帝简直比共产党的总书记还好,极力美化帝王将相,这个事不正常的。我们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最开始就是演的末代皇帝,你看封建王朝结束了,赙仪连孩子都没有了,结果现在越演越大,秦始皇已经有六个版本了,很不正常。而且相反呢,弄个辛亥革命走向共和,演一遍就被枪毙了。我就不明白了,孙中山的伟大在哪里呢?不就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吗?现在却把推翻两千多年帝制的撇在一边,把被推翻的捧上天,这难道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吗?很多人弄不懂,担心传统文化会失传,我说传统文化要是失传的东西肯定就是没有办法保住的东西。它失传一定有它失传的道理。我是不着这个急的,在我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融会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的东西,你想要它失传都失传不了。我讲这句话你们记住,“当机会与资源发生短缺的时候,传统文化一定会大放光芒”。现在有一种人,有一种思想,他们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归结为传统文化的伟大。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恰恰是中国人在某几个方面老老实实去学了人家外国的一些好的制度好的方法,现在却倒过来说这个东西是传统文化的功劳,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一点我认为是有必要提醒大家的,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你们下一代人是要养孩子的,你们现在到新华书店去看一看,一岁到三岁的婴儿读的是什么书你们就知道了,别的不见了,阿童木也没有了,变形金刚也不搞了,搞的全是三字经,孔孟之道,我不相信孔孟之道能够救中国。我承认孔孟之道里面有好东西,但是我不承认孔孟之道能够救中国。
   有一次我到北京去开会,那些人编出来的剧本准备到中央电视台去搞节目了,让我来审一审,看一看,发表一点意见,我是最后一个发言的。我还算是按耐住了我平常的性格,我就说了我不相信孔孟之道能够就全世界,当时那个剧本写的只有孔孟之道能够就全世界。这个还要到中央电视台去搞,我就反对。我说你们现在谈的这些环境污染也好,两极分化也好,种种的问题,你们说的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个现象在西方社会是在19世纪到20世纪的上半期存在的,西方人现在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我们不能把我们不按科学办事造成的恶果归结为科学的罪恶。我就讲了这么多,后来这个片子果然就没演。可能是实在是搞得太过分了。
   现在我们要回到我们关于中国的和西方的大学的这个问题上。我们说现代化的大学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是个培养民族竞争力的地方,是培植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地方。一个年轻人能不能成为有用之人,成为具有开创精神开创能力的国家栋梁之才,是取决于教育,取决于入学制度。我们读书的动力是取决于我们怎么样到学堂去读书,这就是入学的制度,还取决于我们学校里边的教学和学习的方法,当然还有与社会相关的种种问题,环境问题,这个问题决定了东西方大学的,或者是中国和西方的大学的制度的不同。
   我们前面都讲的是德国的大学,德国在1807年就开始搞改革,挨了拿破仑的打,国家都要亡了,这个时候要救亡图存,搞改革。大改革的时候就提出来对年轻人对德意志国民的三大义务,要成为现代国家公民,第一大义务就是纳税,任何有生产能力的人都不能逃脱,当然收入更多就要纳更多的税,收入很少甚至没有收入是可以受到国家的补贴的,这就是保险。总而言之,它恰恰是通过纳税的制度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些钱是实现国民第二收入的再分配。第二大义务就是服役,男孩子每个人都要当兵,不像我们今天的中国。西方国家每个人都有当兵的历史。现在在中国的一个农村要塞6万块钱才能让一个女孩子去当兵,变成了一种特权的买卖。西方的女孩子每个人都要拿出青春中的一年,男孩子要当兵两年,女孩子要做社会志愿队。但是如果这样的制度在我们中国的女青年身上,每一年都去推行的话,它就会被制度化,这是国家的义务。作为一个国人必须要去尽这份义务。第三大义务就是受教育。读书就是履行国家的义务,不读书就违背了你的义务,现在不光是德国人,其他发达国家的公民都明白读书是为了履行一个现代国家公民的义务,而我们中国的年轻人读书却是为了谋生。这两个是差得很远的东西,谋生的要求是最原始的要求,是人类来到世界上的最基本的要求,完全谈不上境界的东西。而要履行义务而且是现代国家的义务,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两者相差有多远。有人现在问我,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大学,有全世界最多的教授,更有着全世界最多的大学生,但是我们出不了一个大师,来不了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就问我这个问题。我说你要解这个谜啊,首先要从这里解起,简单地说我们中国人把现在的读大学叫做“现代科举”。我们的脑袋里有科举的概念,而没有科学的概念,我们中国人读书是为了求职而不是为了求知。如果说那个职位可以不用通过读大学来获取的话,可能就没有几个人对读大学有什么兴趣了。所以我说我们中国现在的年轻人硬件是很现代的,软件是很不现代的。当然不现代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后便会讲到。我们不光进大学是为了谋生,就连我们选择专业也是为了谋生。大家关心的是“法管计”,不是“文史哲”,法律、计算机、经济管理,全国九百万的大学生中有三百万人是学习这些的。连选择专业都是高度的实用主义,这个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孩子想学教育学,历史学或者是文学,一旦他要付诸实践的时候,他的父母就会非常的紧张。很多人从纯洁的心灵上讲学个教育学或者是历史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为什么德国人能够把读大学纳入到国民的义务上,而我们中国人还仅仅是局限在谋生的层面上的。
   这就要我们从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特点谈起,所以我们先来谈谈中国。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研究什么的呢?我们中国人把两千多年的聪明才智全部拿了去捉摸人去了。你们要知道中国人对人的揣摩那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是所向披靡的。我们说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仁”,就是说由两个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和伦理学,中国的“仁学”就是这个玩意,高深的不得了,孔老夫子的时代就已经把人捉摸透了,那比西方的水平不知道搞到哪里去了。所以骗外国人是很容易的,我们说孔孟之道有很多的好东西,但是确实他的很多东西是糟粕的,和传统文化是有关的,和人是有关的。这个“仁学”就是关系学和伦理学,他是用来用人、管人、治人的,甚至是用来整人的,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这一套东西多得很,厉害得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才是孔孟之道的核心。所以我们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好东西和坏东西区别开来,要弘扬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笼统地谈传统文化,其中我们要特别讲到这一点。所有的封建王朝,中国的二十四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当你要推翻一个王朝的时候,一定要举起“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推翻了这个王朝以后,当年喊“打倒孔家店”的人就会变了腔调,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不能再煽动老百姓造反了,他要大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只要把江山做稳了的皇帝一定要老百姓搞孔孟之道,搞传统文化。中国的二十四朝,没有一朝例外的。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要你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也就是说孔孟之道的精神是实用主义。
   中国人是没有宗教情节的,我举个例子,我们中国的社会工作者很难开展工作,为什么呢?你到西方去看看那些义务工作者,他们是要做很大的牺牲的,因为他们有宗教情节,他们认为这是为上帝在做善事,而中国在今天这样的年轻人就很难了,所以中国人的很大的特点就是实用主义,中国人是不信宗教信迷信的民族。我说个不好听的话,连我们奥运会开幕的时间都是带有迷信色彩的,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因为8就是发啊,中国人有这一招。中国人都是天生的唯物主义者,所以马克思主义当年是最容易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传播的,这一点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我们中国很多人现在到和尚庙里去烧香,为什么呢?烧香就是“贿赂神仙”,为什么要去“贿赂神仙”呢?“我花点钱,买上几根香,去拜一拜,万一灵了呢”,就是这个道理,什么叫“行贿”呢?就是我花最少的代价,买了对方的人情,对方一定要回报我。所以我说“当机会与资源发生短缺的时候,传统文化一定会大放光芒”。举个例子,你考试差一分时候,你的爸爸妈妈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认识的哪个人是学校的校长”,然后礼包包、香烟、酒瓶子就过去了。如果人家收了,你就会想人家会帮你的,如果人家当场就拒绝,你肯定会觉得没有希望了,因为大家都是唯物主义者。所以不用担心中国的传统文化会失传,传统文化时时刻刻都会在中国人的骨髓里边。
   传统文化其实天天见,只是我们不知道那就是传统文化,它是深入到我们的骨髓里的东西。每个许愿的人所许的愿都一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的,是个有用的目的。我举个例子,那年我到杭州去开会,有人叫我去一个和尚庙去看看,那里边有三层,第一进就是观世音菩萨,我进去一看有一排年轻的妇女跪在那里,我当时很震惊,导游就告诉我她们是在“求子”,你们看这一定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目的。我进入第二层的药王庙看到的是一群中年妇女,我问了一下,她们说“现在的公费医疗没有了,害怕自己的老父亲生病”,第三层是藏经阁,我上去以后一个人也没有,我就知道中国人的烧香拜佛是怎么回事,就叫做“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中国人没有宗教情节,所以一旦不灵验的时候,挑头就骂。我之所以要说这个,就是要说明中国人没有宗教情节,就很难产生殉道者。所以我们很难产生那些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什么都不顾的人,所以在我们的年轻人当中,大家都是实用主义者。我要从这个文化谈起。第二点我还要谈的就是中国的考试制度,这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只要一谈考试,就会得意地不得了。应该承认这一套制度到西方也是有用的,中国人从隋唐时代以来,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一种官本位的思想,他的的确确是为下层的老百姓提出了一条鲤鱼跳龙门的狭窄的通道。不过我们发现古代的科举制度每个人取的都有作弊现象,我们所了解的李白、杜甫也都干过这种事情,这是很令人惊讶的。这也是很有道理的,你写一首诗,他也写一首诗,诗歌和诗歌之间该怎么评价好坏呢?这都是赛了银子的,才会把你捧上去的,都是需要打通关节的,这个是很可怕的。我在这里不是亵渎我们的诗圣之类的伟大人物,他们确实是了不起,但是我了解到他们以前能够中状元、榜眼、探花,这个里面都是有着复杂的权利关系的。中国是个官本位的国家,那个时候参加科举也是为了做官,还要做父母官,为什么要做父母官?儿女就要孝敬父母嘛。当然我们说我们的大学扩招了,那么多人来读大学,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官做,大家的标准就降了,但是现在我们中国人读书至少是为了一份体面地、舒适的、轻松的、挣钱多的职业,而且一定要是城里的职业。现在乡间的小学进行的都是“你将来是穿皮鞋还是草鞋”的一种教育。农村的孩子为什么那么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不想呆在农村,就是要逃脱穷乡僻壤,要到外边更繁华的世界里面去。你也不要小瞧,这个动力也是非常了不得的,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就来自于这里。今天中国人才发现这种东西只有通过读大学,甚至是高学历才能获得,所以从改革开放以后读大学就成为了每个家庭的追求,所以就导致了今天的“亿万人同过独木桥,人人都要上大学,个个都想混博士”的现象。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中国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可是对教育的投资却不到国民收入的3%,现在只有这个水平。国家投入教育的每年的数字在上升,但是在国民收入总的比例当中,他的比例有时候甚至是下降的。这就是为什么每年开人大会议的时候,教育部都会成为全国的被告。当然这几年中央也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小学生开始免收学费,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所免除的这部分是很小的一部分的,现在读书不仅仅是那些学费,还有更多的家庭支出在后面等着呢。国家都没有管这些事情,实际上这都是国家的责任,所以把教育的成本极大的转嫁到了老百姓的头上。所以在“亿万人同过独木桥”的情况下,教育很容易产生产业化的局面。我们可以想一下在这样人口拥挤的大国里,对国民的压力可谓是无比巨大,现在弄得每个家庭没有办法消费。现在的住房、医疗、教育让每个家庭除了柴米油盐酱醋基本上不敢买什么东西了,所以我们国家的内需是不足的,这就是刺激不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了。学费影响到了这一点,甚至还影响到了人口的增长,因为养不起,所以都不愿意生孩子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中国就出现了“人人争先恐后,争取早日爬出贫穷的泥潭”的现象。每一个家庭都在紧张的计算着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每一个家长都在考虑着什么时候能够收回投资并且有所盈余,这就是法律、计算机、经济管理如此之俏的原因,因为家长们想当然的认为这三个专业是最容易,最快致富的。其实我告诉大家,就连武汉大学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不能保证找到工作了,因为“物以稀为贵”。今天的大学,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学校,可以没有其他的专业,但是一定会有我刚才说的那几个学科。说句不好听得我们武汉大学去年至少有300多个硕士的档案至今还在学校,你们就可以想一下。现在一个年轻人就业靠什么,靠的就是父母的关系,这变成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了。所以很多的二级学院的人能够进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而武汉大学的法学博士却被拒之门外,因为那个人的父亲是那个法院的人。到最后这些人只能办律师事务所,我们大家要知道,律师事务所是个经济核算的独立单位,也就意味着要能打得赢官司,能赚得了钱,这个企业才能活下去,于是就出现了在判案之前律师向法官行贿的现象,所以武汉市已经烂掉了三届的法院领导班子了。你们以为真是要靠律师的嘴巴子打的官司,其实第二天要判什么样的结果,在前一天晚上的饭桌子上已经决定了。从很多事情上我们都知道为什么会导致那样的结果,就是和这个有关系的。大家都对基础学科毫无兴趣,只是认识到基础学科的艰难性,看不到他的趣味性,当然也就体会不到里面的魅力所在,不光是家长,就连孩子们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也会选择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总是认为这三个行当是最保险的。其实他们都不知道现在选专业的时候,越是没有人愿意干的,那个行当才是最有希望的,因为今天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就是这样讲的话,中国人也仍然是带着实用主义的目的来看问题的。去年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找到了我说“我的孩子要读历史系“,我想真的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以为他会想的很高尚,我问了他为什么,他说“历史也能赚钱呀”。我说“何以见得呀”,他说易中天不是讲历史的嘛,也能赚钱。他一定是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目的,这就是中国人。所以我们要了解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会为谋生而学习,是有很多的原因的,不仅仅是因为贫穷,即使很富裕的人他们想的也是一种实用主义。所以就不能简单的归为贫穷,而是要归为一种文化。我们中国人如何从这个里边走出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看看西方人,我们说的欧美文化,不是研究人的,而是研究神的,一天到晚抱着个《圣经》在读,是因为他要揣摩上帝的心思。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洲人在中世纪是没有什么创造力的,而中国那个时候恰恰因为不信宗教,所以还有四大发明的出现。后来西方人终于看出来神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上帝的心思没有办法猜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他们就转而研究造物主创造的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包括人和物的社会。这样就导致了西方人的思想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伟大的转变,就是从神学转向了科学。这是很重大的进步。所以西方人读大学往往是抱着追求一种终极真理的冲动的,不像我们读书的都是实用主义者,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区别。西方人就是拿出当年信上帝的精神来信科学,我们中国人是许愿,他们是忏悔,许愿是实实在在的目的,忏悔是请求上帝的宽恕,所以他们是怀着那样的一种心机去研究未知的世界的,这就是西方的科学精神,和我们中国的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点我们要谈到的就是我们中国人发明了科举制度,西方人原来的农业社会是一种等级制的社会,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无法超越它的等级。据个例子,西方最高贵的人是贵族,一个贫家的孩子可以去读书,但是永远不能成为贵族,即使是坐上了官位也不可能成为贵族。西方的官僚历来没有什么地位,官僚就是公仆,和我们中国当官做老爷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西方人利害的是王权的那一套统治,王权就是贵族而不是官僚,贵族是有血统的关系的。所以西方社会就没有形成我们前面所讲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现象,西方的社会就不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就像我上次的讲的怎么样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所作为,那一定就要看你的官做的多高,多大,这是中国人的价值观。西方人不是,这里边我们就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别。另外我还要讲一点西方人在他们的改革的时代,在他们走向现代化的时代,他们强调他们改良社会的目的就是要释放社会所有的创造力,要是释放个性的力量,这一点是他们的一个宗旨,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导致了西方人不鄙视劳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面是鄙视劳动的,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当官做老爷就不用劳动,第二点就是要找一份舒适的轻松的工作。为什么鄙视劳动呢?因为中国人民把劳动人民不当人,劳动人民被称为“草民”,中国人民之所以要读书就是不想沦为一个工人,沦为一个农民,而这样的人在中国是不当数的。中国现在缺那么多的技术工人,是因为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习技术,因为他们鄙视劳动。而西方人不会鄙视,所以我们中国人一读书都要读大学。
   西方人把自己的教育是分了轨的,我们下面就来讲一下德国人搞得这一套制度,最后要到全世界区推广,他是实行三轨制,一个人的一生有三条轨道可以选择,一个小孩6岁的时候要开始读4年的小学,所有的都要读一样的小学。然后到10岁就有一种选择,可以选择6年制的普通中学,也可以选择8年制的实验中学,也可以选择9年制的人文中学,中学就开始分流了,当然可以是小孩子的自愿,也可以是他们的父母的主张。但是前6年当中小孩子还可以转轨,普通中学读到了第五年时候还可以跳去选择另一条。这三种种学读完以后可以直接进入相应的高校,一种是职业技术高校,第二种就是专门学院,比如交通、煤炭、地质等等,第三种就是综合性的大学。然后职业技术高校毕业就是学士学位,专门学院就是硕士,而综合性大学出来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我告诉大家人才积压的很厉害的时候,还会有别的心思出来的,不仅仅是博士后了,总而言之是要把年轻人尽可能延缓在学校里面,不让他们到劳动力市场去抢饭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社会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社会也是非常有次序的,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按照这样的轨道走出来,那是很了不起的,再加上西方社会没有官本位的思想,没有鄙视劳动的态度,只有对任何东西都具有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人。所以这个社会没有出现鄙视劳动的现象,我举个例子,我们中国今天修马路的人和德国修马路的人就是两伙人,我们中国修马路的一定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工,我们中国人修了路以后一定不会知道这路是谁修的,西方人修马路之前先要买一块碑刻上自己的信息,好让别人知道这路是他修的。德国人认为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很尊重劳动人民,而中国人不把劳动人民当人看,贫富分化比较大。这是我们要说的一个问题。
   西方人强调教育是国民的义务,不仅是父母的义务,更是国家的义务,这就是和中国人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德国的教育一直以来就是免费的,一战之后德国各个士兵是大学生。由于德国政府舍得在教育上花费,德国的孩子也是属于国家的人,父母是德国政府委托的天然代管人,这里都是由法律意义的。我们中国的父母很吃亏,为了孩子什么都牺牲了,而西方人都是为了自己活的。中国人活得很累,几乎没有谁是不依靠父母的。德国学校的学历、学期是没有人管的,可以自己决定的。德国人很穷的时候,也没有放弃教育,所以我说贫穷不是理由,这一点是很不同于我们国家的。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为了谋生而学习的人,只是形成风气的人不是这些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为谋生而学习就是对人伦道德的损害”。所以爱因斯坦就说这种务实的思想习惯就是对社会的窒息,就会像盐霜一样压迫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的。他后来又接着说青年人走出学校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应该既有知识又有思想又有水平的人,还能有很好的道德性,而不应该只是一名专家,否则他和他的知识就像是一条训练过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如果一个学校的人全部都是为了谋生而来的,那么这个学校就不能称之为学校而是一个训狗场。”所以我们就可以想象为谋生而学习和道德观念的要求,和西方现代化大学的发展要求差的有多么远。这就是我们要谈的学习动机的问题,太重要了。大家都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有几分是为了谋生,又有多少是为了求知。
   下面我要来谈入学的制度,西方的很多大学,包括德国、瑞典、瑞士等高福利的国家,上大学是不用通过考试的。他们只需要通过自己的毕业考试就可以了。而在我们中国高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只有上重点的初中,才能考上重点高中,上了重点高中才有可能上重点大学,只有上了重点大学才有可能在将来的就业上比别人多一点的希望。我们中国人通过文明的考试导致了一种反文明的结果,也就是用最文明的方式干着最野蛮的事情,在我看来,中国的高考已经发展到了人间地狱的水平了,而这又恰恰被我们中国人认为是唯一的还有点公平的制度了。我们中国贫穷的人口远远多于富有的孩子,这就是反文明化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入学制度是怎样的。所以中国人的考试是很厉害的,现在已经有很多的美国学生害怕跟中国的学生同校了。我们主要看下德国,德国是没有高考的,只要你九年的人文中学或是八年的实验中学读完后就可以自然升入任何一所的大学,只要那个学校还有名额可以注册。我们知道的马克思一年级在伯恩大学,二年级在柏林大学,三年级在耶拿大学,最后在耶拿大学拿到法学博士学位。还有一个更有名的人就是希特勒的宣传部部长戈培尔,他是个小儿麻痹症,这个人是真有水平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所有的德国年轻人都去上战场了,他因为是小儿麻痹所以没有资格去当兵,当时德国的各个大学到处都是空的名额,他就读了四年,读遍了德国的八大名校,弗赖堡大学、伍兹堡大学、科隆大学、法兰克福大学、伯恩大学、慕尼黑大学、柏林大学,最后是在海德堡大学毕业,创造了人类教育的奇迹。因为他的教育制度是允许的,学生是可以流动的,教授也是流动的,大学里面没有必修课与选修课,只有学分制。德国是实行带薪假日的,任何一个工人或是机关的工作人员,那个时侯就是德国大学生来做,这是一个国家的系统工程。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择校,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与国内最知名的教授面对面。我们中国的大学生只要或只能有四年的大学生活,德国的大学可以无限制的读下去,当然这也有弊病,就是学生都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生活。中国人在制造人文障碍时候就是非常厉害的,而德国的大学都是没有围墙的。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是和人家的国民素质有关的。中国人宁愿把钱花在建围墙和楼房上面,也不会放在教育上,论硬件中国的大学早就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就是出不了一个大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把钱都花在建大楼上了,有时候我真是怀疑我们中国的大学里的校长没有几个能称之为教育家。而在德国十万人的城市就有两万是大学生,市民图书馆和学生图书馆是一个的,没有学生老师之分,没有人去偷书,很规矩,这还是和国民素质有关。
   下面我们还要花一点时间来谈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学校的教学。我们说大学生的人物就是培养自己的和谐化、理性化和科学化,这是市民的义务更是大学生的义务。所以德国的教学和我们中国大学生的上课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我说的这一套制度是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因为是由德国开创的,所以我要从德国说起。德国给大学生上课有两种,第一种是上大课,就是我们老师不停的讲给学生,学生来做笔记,就是我们现在的实行,但又不完全一样,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读议案,德国人宣读议案也是用这种方式。老师讲课有一个条件就是这些东西都是老师没有发表的东西,也就是说必须是他研究的新东西。这是对教师的一个硬性规定,这就是他们没有教材的原因。这个课程是完全不用考试的,只需要学生交一份学习感想,要结合老师讲的东西,必须自圆其说,只有三次不来的人成绩无效。我们中国的老师一定是不会这样,只有在他的威望受到影响的时候才会实施一点措施。这种课的目的第一点就是尽快把学生带到学术的前沿上。第二点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术自由的精神。总之你提供的东西必须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东西。这就是德国的课程。更重要的我特别要谈的,也是德国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就是讨论课。这是要占到学生学习的三分之二的。下面我们就重点讲一讲讨论课是怎样进行的。
   老师要提前半年在学校贴出课程学术广告,限额二十个人,然后预约时间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面等待学生的报名,报名的时候可以自己选择题目,然后老师给你一个书的名单,你必须去看这些书。这些书可能德国没有,但是美国人可能会有。然后自己花半年的时间写这个论文,写好后印出二十二份,因为有二十名学生,然后老师一份,一份备案。大家二十个人花整整半年的时间来准备自己的讨论课。等到半年后然后贴出广告是说某教授的讨论课欢迎感兴趣的来观摩,没有选上课但是感兴趣的学生现在就变成了观众。这个课程老师不讲学生来讲,老师只是一个主持的角色,每一个礼拜只通过一个人。每个人用不能超过半个小时陈述自己的主要内容。我当时问了每一个中国学生都会问的问题,如果自己的课程在第一周通过以后,剩下的十九周是否可以不参加。这是一种明显的实用主义。德国人就感觉很奇怪,从柏林大学发明这种方式以后,几百年来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学生因为自己通过而不来的。教授说你想一想其他的十九个学生针对你的论文提出问题,等你回答完了以后,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直到你不能回答为止,然后老师根据你的表现打分。他说你想想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弄出这篇文章又被十九个同学拷问,后面的十九周是你任意报复其他十九位同学的机会,为什么要放弃呢。这个课堂之所以有意思就在于利用学生们的自尊心甚至是报复心态把这个课程弄得生动有色,而且也很有意思你只要研究一个问题得到的是十九个同学的收获。我举个例子,有一个题目是研究著名的人物,你自己只是看了一个人的传记,但是通过这门课你得到了二十个人的情况,很划算。然后最后一个人结束以后老师用一小时的时间来做这门课程的总结,高屋建瓴地总结,对学生们的论文质量做出评判,装订成册,印成一本书投向德国所有的图书馆。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十九世纪的学生论文课程。这样的课程现在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会采用,他要的不是会考试的人。我们中国教育当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背答案考答案,这就是我们出不了创新人才的原因。我们能制造出世界最多的博士,有很多的教授,但是没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没有追求科学的精神。我说的这种教学方式在我们国家连博士都没有几个经过的,更不用说本科生了。人家的本科生就用这个方式,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德国人认为只要有教材,看比听更有用。德国人说我们中国人上课的方式时说老师拿着一本书,学生也拿着那本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恐怖的集体翻书声,这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所以德国人是坚持这一套被世界认为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的制度的。德国的大学还有一种学习方法就是自由结伴学习,爱因斯坦曾经就是这样学习的,他在回忆录里写到他和几个好朋友组织了这样一个讨论班,他们边学习边讨论,这种学习方法是他们精神的享受。爱因斯坦甚至是一个经常不去上课的学生,这绝不是不尊重老师的学生,因为他很超前,只要掌握了老师要讲的内容就不去上课。只有在这样的学术自由的校园里才有可能产生优秀的大师。
   今天我们把中西方的教育进行对比,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在我们这一代的学生能够克服我们已经认识到的这些问题,把我们的大学很好的利用起来,培养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今天的报告就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