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目湖讲坛
  内容整理
内容整理 首页    内容整理    正文

 

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 张法      

    不知道大家到过北京没有,或者说有没去过故宫?那么当你看到故宫的时候,你会怎么想?所谓故宫,就是中国历代王朝的一个京城体系。这京城从前是元明清的首都,它是完全按照两千年前周礼的模式塑造出来的。它在整个中国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那么我们也许就会问为什么它是这样的?为什么中国的京城选取的是这样一种形式?另外,大家如果到北京的话,我们可能去过的和看到的最多的地方首先是天安门。天安门体系我们可以说是共和国一个民族象征仪式,一个民族象征的建筑体系。它目前有五个要素。前面以前称为大清门,然后中间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边是人民大会堂,那边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这意味着传统。中间的是天安门。我们都知道,以前,中国伟大领袖是在天安门检阅广大人民群众的,我们就要问为什么共和国的建筑象征选取的是这样一种形式?我们如果到世界各地,就会发现每一个国家,每一种文化,它的京城模式是不一样的。这个模式代表了民族的历史,也代表了民族对自己的理想。我们说共和国的京城模式则是代表了共和国的建国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对自己的理想在里面。看过故宫的模式后,大家想一个问题,共和国的天安门体系和故宫与以前的中国古代京城模式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之所以讲这个问题,就是说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我们应该从哪一个方面去想?实际上我还可以提一个看上去和那个问题没有关系却是有关系的问题。就是80年代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和苏联东欧集体同时都是从社会主义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最后,改革开放的结果是,苏联和整个东欧体系都否定了马克思主义,而中国没有否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这样?一般,这个问题就不能简单从当时改革开放不同文化的领导人因素来分析,我们还要从民族性,俄罗斯的民族性和中国民族的民族性来讲它们对改革开放的不同态度,不同方式。同样地,在十七世纪,西方经济在全球扩张的时候,各个非西方文化面对现代性挑战的时候,所有非西方文化面对西方文化挑战的过程是不一样的。包括俄罗斯、日本、中国,甚至伊斯兰世界。现在看来不一样的,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性决定的。大家现在想这个问题,中国民族的哪些东西或因素决定了目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的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我们只选取它关于民族性的因素,那么这就和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了。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天安门体系。天安门为什么要修这样一个体系,它到底是对还是不对?1949年,中国建筑学的泰斗梁思成就联合英国的一个留学博士叫陈占祥的,提出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府邸的方案。那个方案就是把故宫整个保存下来,不在天安门那儿营造民族象征体系,而是转到天安门向西约摸有五公里的地方,从动物园到公主坟那一带。他们把设计图都弄出来了。按照梁陈方案的这样一个地图的话,中央政府和各个都可以统一在一个地方。但是,这个方案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精英和建筑精英方案有分歧。最后,还是按照政治精英的方案建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安门体系。大家说,哪个方案好?梁陈方案好还是共产党选的体系好?为什么?梁陈方案可以给我们保存一个完整的故宫,但是好还是不好,我们还要看前面提到的民族象征体系构成的方式。
    
民族象征体系有三个因素构成,(一)建筑形式;(二)行政结构;(三)象征仪式。通过民族象征仪式大家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东西:梁陈方案比较好的因素是它的前两要素结合的比较紧密,中央政府和它的建筑都在一个地方。可它的不足之处是,天安门是臣子到太和殿去朝拜皇帝的地方,它的高潮在太和殿,而不是在天安门,所以,中央政府是不可能搬到太和殿去的。那是一个现在政府,它只能在前面和旁边。天安门的西边有一个清华门,国务院和中南海都在里面。清华门以前故宫是没有的,那是谁开的?是中华民国的第一总统袁世凯开的。他的总统府就放在中南海里面。但是,他放在那儿的目的是要到太和殿去当皇帝。再回头,如果你不把中央政府摆在旁边,这样,主要的东西在天安门,混在一起,就会产生一个错位,感觉上的错位,那是不对的。
    
天安门有一个好处是,在中央政府机构和建筑形式上,共和国的建筑是建立在一个领袖与群众的关系上的。为什么我们伟大领袖的决策是正确的?领袖的政治形象是这样塑造出来的?它是通过民族象征仪式塑造出来的。天安门的设立,就意味着民族象征仪式是每年国庆节的游行。怎么大的游行,群众在下面,领袖在上面,两者之间就构成了一个俯仰关系。我们从下面看,那是一个崇敬的眼光;从上面向下面俯视,那是一个领导人的他的关于塑造形象的眼光。
    
天安门一个建筑上是来源是红墙体系。它是一个共和国前期塑造伟大领袖的地方。譬如说,毛泽东要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在安门楼上接见红卫兵之后,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就燃烧起来了。也就是说,他是通过仪式来塑造自己形象的。如果没有仪式的话,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是现代社会规定的同志关系,我们怎么知道胡锦涛同志是我们的领导人?也只有通过人大,他坐在上面发表讲话,我们才可以通过感性的形象来认识他,崇敬他。
    
天安门体系是这样一种方式,这样一种表现,那么梁陈方案的还有一个缺点是,它是一个现代建筑方式,但是它不能让我们体会到中国五千年传统。中华民族它有五千年的辉煌的传统,这个传统从建筑形式上应该是摆在故宫前面的,让我们去感受历史文化的民族是一种连续性。例如,希腊所树立的柱子,我们看到了西方的一些因素在里面。那些柱子是古希腊的神庙和个体式的建筑,它是以一种垂直线压倒水平线来代表无尚的理性信念。希腊神庙也说明了政府与基督教宗教信仰建筑之间的区别。而我们中国树立在天安门前的纪念碑,那是代表“五四”以来革命先烈和中国的现代化里程。这个纪念碑来自什么地方?它既有大家看到的中国古代的那种五字碑形式,又有西方文化,包括古埃及到古罗马,古希腊的纪念碑形式,那是中西合璧的结果。中国历史博物馆说的中国的传统,然后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从古到今,它就那个体系。
    
我们再来看一下国民党定都南京后,搞了的一个首都规划,比较一下这个规划与天安门体系的差别。大家看一下,最高权利机构在法律和现代观念上是国民大会。因此,国民大会在前面,那个地方最重要。然后是总理的像,孙中山的像,再后面是一个广场,巨大式的广场。然后是中央政府,然后是两旁的行政院,主席公署,司法院,立法院——国民党的五院。中间有是一一个巨大式的广场。最后面的是民生塔,或者也叫建国纪念塔,相当于共和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那里有相当于青天白日的十二道光芒,那是中华民国的象征形式。前面有又一个巨大的广场。我们知道,广场它是民族政治的产物。从五四运动开始,那些学生的游行示威,不要到广东去,而非要到天安门广场,那是因为广场可以达到心理上的建筑形式所暗示的东西。再看天安门体系,人民大会堂摆在堂殿,因为它受到了故宫的牵制。只有这样一个京城仪式,才最正规最符合中国人的想象。再看国民党留在纸上的首都规划,它是中国民革时期是一个著名的建筑家卢严执设计的,。现在看到的中山纪念堂。除了这,你要利用以前其它的建筑形式,就要受到一些阻碍。因为现代政府的仪式和民族象征的建筑形式是统一的。
    
我们现在再来看一下美国的京城体系。大家如果到华盛顿地区,美国的首都去看的话,你就可以知道白宫在哪里。那儿有华盛顿纪念碑,它是来自古埃及的传统。它是作用是,在这儿,建立了一个代表着对美国有重大成就的总统的纪念堂,包括林肯呀,杰克逊呀,罗斯福呀,全在这儿。那儿,是美国国会。它们三者是一种三角形关系。为什么美国是这样,而我们中国却是一条直线关系呢?我们都知道,美国首都的建筑形式,它是来源于民族政治的三权分立。三角形的关系,是权利相互制约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共和国的体系是这样的。
    
我现在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民族象征仪式,它有哪些本质上的变化?它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想一想,等会儿再回答。我们知道,现代的天安门体系,以及共和国建筑的这么象征,它们是直接和以前的故宫有关联的。古代的京城模式又来自什么地方?大家知道,整个世界史,从原始社会到高级文化(就是古埃及中西四大文明象征)再到逐兴时代,古国文化,古印度文化,地中海文化都形成了各自的一个核心思想。印度文化两千年来都是从佛教、印度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思想则奠定了中国文化。我们可以说,那个逐兴时代,奠定了各个文化的理想、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一系列的审美风尚。同样,各个民族在现代文化的不同道路,一方面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系统文化决定的。现在,整个中国的系统文化,从建筑方面来说,是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一个京城模式。比如说,古希腊的神庙,我们可以体会到题目的精神;古埃及的金字塔,我们可以体会到它们的文化理想;而中国,在思想方面是老子,孔子,在建筑方面是京城体系。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中国的理性化过程是修建这样一个世界最为宏伟的京城?在古代建筑里,我们的紫禁城,从永定门到后面包括的鼓楼,看起来的最长的一条中子线,没有哪个文化有这样的宏伟,那是令世界的人都叹为观止的所谓奇迹。但是,它是为文化的一个里服务的。不是说它大你就大,关键是为什么你要大?我今天讲的主要内容是紫禁城是怎么来的?这样一个京城模式是怎么来的?

    掌握就牵扯到同样的一个问题,中国。中国为什么叫中国?中国,英语是China,它不是一个瓷器,它是天下之中,是中国。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文化最初多认为自己的宇宙的中心。古希腊认为奥林皮克山是宇宙的中心;印度文化的佛教、印度教都认为它们的顼闵山,是宇宙的中心;伊斯兰教认为麦加是它们的中心,全世界的清真寺,都像众星绕太阳一样绕着它们的圣地——麦加。麦加是宇宙的中心。那么,我们中国也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但其它都不叫中国,而中国自己认为自己是中国,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的观念比任何一个文化都要久远。大家现在看一看中国地址的恒常性。远谋猿人:170万年;蓝田猿人:100万年;北京猿人:50万年;马坝猿人:10万年;山顶洞人:1.8万年;仰韶文化是六千年。他们选择的居住地点都有一个特征——背山临水,这个可能在中国人看来是最好的特征。我们都知道 ,西方的古城堡是建立在山顶上的,而中国最好的建筑却不是建立在山顶上的,因为它不符合中国人的性格。天安门前有个金水桥,按水是人工引下来的,为什么要引下来?它更符合理想建筑的地理环境。还有故宫后面有个景山,它是用土堆起来的。在元明看来,有了这样一个山,就可以把前朝镇下来;另外一个是符合中国人“背水临山”的理想建筑风格和中国的风水理论。关于建筑的风水理论,它是来源于几百万年前的文化积累。
     我们现在回到那个问题,中国为什么叫中国?按照现代考古学的权威研究,在六千年前,炎黄时代,就有了共视中国的概念,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到了夏商周时代,产生了一个联邦式的中国,年就是中央王朝。到了秦朝,就变成了现实的一个中国。那么共视中国的概念来源于什么地方?他们会不会从农业生产时间上想到只有一个中国?就是认为自己应该只有一个中国?这当然不可能来自地上。随便谈谈北京的最符合中国的风水形式,大家知道北京后面有燕山山脉。燕山山脉又是昆仑山脉的一部分,那是“龙眉凤眼”。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可以作为首都的。只能少数地方才能成为帝王之都。中国基本上最寻常的首都一个是秦汉的长安,然后一个是元明清的北京,宋代则是文化转型的犹豫不定的时候,它的首都在开封。现在我们回到问题上,中国的观念从哪儿来得。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地方,他不是来自地上而是来自天下。中国的北方,黄河流域一带,这个北纬36度左右地方,天上的北斗星在这里是不变的。星象上来又落下去,这样太平洋上的人就根据星象来确定海洋航行,那么他们有很多经验。一到了北纬51度的地方,我们就看到星象是循环的,这时北斗星在这地方一年四季是不变的。太阳到了春分秋分肯定是从某一个地方下来的 ,是观测天象的。但是如果你再到北纬90度,那它就是浑浑沌沌的 。但只要在北纬度,北极星都是这样的 。天上在中国人看来就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北极星。群星都为着北斗星旋转,代表着那是天帝。地上的帝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天子,所以说共视中国的观念就是来源于观察北斗星的天象。但是凡是再北纬度的文化里面北斗星都是不变的,但是他们对北斗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于古埃及来说,北斗星是什么?它是一个天路,是走向天国的路。因为它不变,就在那儿,给你指定如何走向天国。对于北欧的斯堪的那维亚民族来说,北斗星是什么?是一个钉子型。它像一个钉子一样,钉在那儿不动。对于中国人来说他认为北斗星是中心。所以中国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中”。中就是立竿见影。古代文化都有一个传统,再地上树一根竹竿,早上太阳在竿上的投影的变化,那么一天的时间就确定了。我们就看这就行了。每一天,一年四季的每一天太阳生起的方向是移动的,太阳在一年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立竿知道天的意图,古代的人对天的规律的掌握是通过立竿来把握的。中国的“中”字在字型上,就来源于“立竿”即中竿,你通过中竿就理解了天的意图,那就是说神是通过中竿来反映出来的。立中竿的地方,就是原始部落的领导人在那儿举行仪式的地方。他通过那儿占有了天道。神,什么叫神?神是有一个规律。你通过天道,就知道了神的规律你就知道了宇宙的规律。终究说中竿就是一个旗子,在古代中国,旗子上绣的是你地图腾,你就是图腾,所以中竿是一个图腾柱,也是知道宇宙的规律。我们可以把图腾的符号放在中竿上面去,那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中竿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另外,对中国来说,旗子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把图腾放在上面,放到旗子上,另外一种,中国对神的独特理解,就构筑成旗子的重要性可以观察白天的投影得变化。旗子在中国《易经》里面来源于中竿,我们知道北斗星在河姆渡文化里面它是一头猪,猪的中间那个星是北斗星。这就是九千年前江西吉县的一幅图画,它是一个巫师。一个巫师穿的服装上面所画的就是北斗星。那么,再远古中国,各个小的部落,他们对于北斗星的想象,想象成他们部落的图腾。每个部落的图腾不一样。所以我们还可以看到在音乐里有七个孔 ,在斧头上有七个孔的,我们看起来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都认为北斗星是地心。你看,这是北斗七星,整个天上的北斗星所指的,就是皇帝所住的地方。那么,我们回到哪个问题上,紫禁城为什么叫紫禁城?那就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紫圆,那是天上的天宫,天帝就住在那儿。所以说天下有紫禁圆,地上就有紫禁城。那个紫禁城就是天上的紫禁苑,地上的地都。禁就是禁军,那是块禁地,不是随便人都可以进的。紫禁城就是来源于天上的北斗星。
     再来说一下中国的道。中国的道是什么?有人认为太极就是北斗,但那是虚的。中国人关于神的观念与西方人不一样,就在于,我们认为日月星辰都是有神性的。但它们确实是存在的。大家都知道,杜甫的一首诗“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跖莫相侵。”意思是说天上那个的北斗星是不变的,地上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皇帝也是不变的, 那些少数民族就不要有非分之想。再者,中国的“文革”中也有一首歌唱道:“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着毛主席。黑夜想你有方向,迷路想你心里明。”
     北斗星的一个传统,中国来源与中竿,而中竿又来源于对北斗星的信仰。大家翻一翻司马迁的《史记》,就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天上中公,太极长月。”北斗星是天地的地方。它周围的星就是文臣武将和后妃们。它们的每一颗星在地面上,都按照中国的模式来确认。
     我们“天人和一”“人效仿天”的整个体系来源于对北斗星的信仰。北斗星来源于“中竿”。中国就是中竿。中国的建筑文化为什么最后定型到这样一个上面,就是它是在“中竿”开始那根图腾柱上。
     在原始社会有很多部落,他们的仪式是不一样的。讨论他们仪式的性质,就应该从仪式上去看。以前的部落会议,相当于今天的政治局会议,部落的领导人就是巫师就坐在那儿开会。会议有四大要素:一是礼器,那就是我们所要拿的东西排在那儿。我们的彩陶,礼器上的图案那不是一般的图案。那个图案彩排的图案,那不是一般的图案,那时什么图案,那时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那是经典著作,你要读懂了里面的图案,你就读懂了关于中国宇宙、关于他们自身的观念,都在上面。第二,就是行礼知人。谁在哪儿开会,他穿什么服装,这是行礼知人。第三,就是行礼地点,建筑就关系到行礼的地点就相当于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第四,就是行礼过程,怎么开会。人民大会堂开会奏国歌,然后呢?政府首脑作报告,就是按这样顺序排列。摆的最好不能乱。你再看其它地方的东西,[譬如说中国的五星红旗。中间那颗大星是代表我们的中国共产党。那四颗小星代表的是属于人民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地主和官僚阶级那不算,那是敌人。人民围绕着共产党,那就是我们的五星红旗,那么这个就像古代的图腾,代表他们的理想。图腾是原始人的理想,红旗是共和国的理想。
     而建筑就是一种形式或他们关于自己的集体,自己的社会、自己的文化理想的自由结合体。那么,在古代就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形式,第一就是仰韶文化所在的空地,中间是一块空地,。第二是红杉文化,辽宁的红杉文化。第三是长江流域的梁祖文化。这些地方是他们的祭坛,非常辉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图腾,那么这三种图腾在竞争什么呢?竞争的就相当于远古中国人在中国大地上提出了三种方案。那个方案,可以代表我们民族的象征仪式。  这种竞争就  有三种逻辑结构 。第一是 我们看到的姜寨。那儿有很多的小屋子,而且小屋子都围着大屋子。但是大屋子中间又有一块空地,空地是干什么的?那是立中竿的地方,所以领导人开会就在那个地方 。第二就是坛台。在梁祖文化中和红杉文化中,祭坛有方形的, 也有圆形的。那么,坛和空地有什么区别?空地是一块神圣的地方,但是它没有边际,它代表着一个心理上的神圣的形式。 当你走进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与天交往的感觉。而地坛则代表了一种建筑形式的进步和工艺学上的进步,有工艺学上的进步,才能营造出一个坛台出来。所以说台的性质就是登之乃神,登之乃灵,登之乃帝。那么她就像美国总统在白宫宣誓就职的仪式,自己对着圣经发誓,从那一天开始他就是总统了,所以说登台为帝就是领导人的就职仪式 。中国建筑带有文化的特点的亭台楼阁。就来源于那个台,所以说我们要理解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你就必须理解那个台,台给我们树立了看与被看的试点,你在下面看上面,非常崇高,那么从上面看下面从中国的美学观点上看 ,就一通百通了,就是俯仰观察远近犹如他是一个油布,他不是油画的焦点,西方的油画是有焦点的。你的取景不同,那么它的颜色就不同。而中国的文化的视线是一个游暮它的视线是动的。大家在读古代史诗的时候,就会发现任何一个诗人写文章都不是乱写,它要体现一个移动的观点,就是说他有一个方式一个文化任务要怎么写就应该怎么写 。 就是说作为一个诗人他就必须符合规矩,路线,那个基本套路来自哪里呢?就来源与中国的台。所以大家理解中国的台就能理解中国的亭台楼阁。亭台楼阁作为中国的特有的建筑形式,他美在何方呢?他同希腊的柱子有什么不同呢?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亭台楼阁来源于古代的台,过了台之后就是大屋子,我们看大地湾的大屋子,后面有一块很大的空地,那么空地是什么呢?是为了和神接近。但台的改变,我们可以说是改革了,它已成为一种建筑的形式,但这种形式与天对应的关系并没有改变。坚持了天的基本原则。
     当我们的开会从空地转移到屋子里之后,我们需要拿出一个理由,这就需要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突破,这是因为我们要继承传统,与天对应的这种关系并不能改变,坚持天的原则。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种革命性的突破需要哪种理由?一、开天窗,这是个理由,这是坚持到了我们与天对应的原则。但这个理由不是很彻底。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因为这种方案没有继承我国的传统。其实要突破它,只要将那根中杆放在屋子上就可以了,这既坚持了与天对应的原则,也同时也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这样开会从空地转移到屋子里之后,表明了中国古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毕竟前进的方式是多样,中国人用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这既坚持伟大的中国传统,并没有否定它。
     从逻辑上讲,中国的古建筑关于民族的仪式性、民族的象征性有三种形式:空地中心,坛台中心,屋宇中心。以国之中而立宫,以宫之中而立庙。它是一个三层结构,最是间的是庙,中国人为什么可以在坛台、屋子里开最高的会议,做出重大的决策?除了在建筑形式的一贯继承之外,还在于我们对神的观念,与其它的文化不一样,神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好象是一个神圣的祖先,除了此外,原始社会观念的演化有几个基本的关节点。一个是图腾,图腾是人把一种作为宇宙之神同时的祖先。人是他子孙后代。从图腾到神的分化之后,神是宇宙之神,它可能不是人的祖先,这表明,各种部落都有了神之后,可能神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中国的神有鬼神,鬼是人的祖先。中国的神很大一部分是祖先神,周代的甲骨文中,祈求的是自己的祖先神,祖先就在天帝的旁边。中国人有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祖先的保佑。当你求神不灵了,我们才会祈求宇宙神,因此祖先在中国很重要,中国对祖先神的观念意味着中国人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祖先,而不像西方面对的是一个抽象的基督式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也是一个祖先神。因为中国的神是自己的祖先,他们就可以在自己的屋子里开会,那儿有他的位置,祖先和天神是有关的,在宇宙中心的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宗庙中心,核心的是庙。庙意味着重大事情要向天神祈求,在坛台也是一样的,这带有一种浓厚的宗教操作方式。第二是帝王的宫殿作为中心,它带有一种理性化的成份。有重要问题,皇帝找大臣们商量就可以了。只有到他们自己也解决不了的时候,才找祖宗那儿去祷告。到最后中国就进化成了宫殿中心,当我们看到由天台为中心到屋宇为中心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中国人思路开拓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从皇帝的宫殿里发现出来。宫殿的中心,皇帝就在其中处理重大事情。在我国,宗庙还在,就在天安门的旁边,左边是庙,右边是社堂。在西面表明了一种天下,东面是庙主,是说祖宗来保佑他们。保持最大增进的,不是否定它,而是它是自己的操作。当宫殿作为中心,并不是否定庙宇的神圣性,在北京的故宫,中杆就是天安门前的华表,中杆是民族的象征,华表上面有云,代表天上,中国要进步,并不是将祖宗说的一无是处,而是讲的是继承,是对传统的增进,改革开放要进行下去,也就是这种方式,它和其它方式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样的,这样可以减少阻力,缓和矛盾冲突。
     另外,在建筑方面,中国的文化性是通过故宫体现出来的,故宫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从前门到天安门、到光门、到玄武门、到太和门、到太和殿,那是表示君臣关系。二是后宫,那表示的是皇帝和他的妃子之间的家庭关系。我们的国是国家,而在英文中国是State,那就没有家了,要理解中国的文化与别的国家不一样就要理解故宫。中国文化的理性化的最后在建筑上的模式就是故宫的紫禁城建筑模式。
     再让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服饰,它是由帝王的冕服为标志的.我们要通过帝王来理解中国人的性质。中国帝王为什么要穿这种衣服,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文化关于人的理解和其它文化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最初的图腾的时代的那些巫师,是要带面具的,我们的炎黄子孙,皇帝是什么人?皇帝有四个脑袋,可以想象一下,他也是一个巫师。大家如果知道印度的神就知道他也是有四个脑袋的,在我国,到了夏代,皇帝的形式就出来了,皇帝就是龙,这样皇帝的冕服可以说是投胎巫师的面具,另外那个冕就在前面挂着,带有神秘性。我们为什么要崇敬皇帝,认为他是龙种,和其它人不一样?那是靠他的服饰表现出来的,中国服饰很宽大,它可以遮住人体的自然性,让人体的社会性突出来,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而不是由自然形式来体现,中国人的人性是由服饰来定义的。因此中国的服饰一定要宽大,大家知道在古希腊的人是裸体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关于人的定义不同,古希腊是原始的民主制,人人平等,漂亮不漂亮,那要看天生的丽质,古希腊强调的是数学美,人体就是数学美的象征,因此也崇尚裸体来表现数学的曲线。
     在我国服饰掩盖了人的自然属性,那就必须用社会属性来区分。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就要通过服饰来区分,你是属于哪个等级的,碰面之后要不要给你磕头,还是你给我磕头,要是没有服饰天下就大乱了,有了服饰天下就大治了。因为大家知道秩序了,大家知道你是我的上级还是下级,你是我的上级,我要尊敬你,若你是我的下级我就可以教训你,对于上级是不能随便提意见的,不能说领导你错了,而是要绕一个弯说,领导你错了,中国服饰的宽大把中国的社会属性表现了出来。中国服饰上还有图案,图案也是用来表示等级的。林语堂说:“中国的服饰比西方人漂亮。”从古希腊开始,说紧身突出人的形体,而自然形体只有少数人是漂亮的,而中国的服饰就可以避免这种缺陷,中国服饰还有气韵生动这一点,大家知道,敦煌的飞天,衣袖就很长,中国的戏剧衣袖也是很长的。同样服饰也是宽大的,这样就给人产生一种多变性。长袖善舞,宽衣善变,中国关于人虽然有理性化,但还是保留了神秘性,那种神秘性是通过宽大的服饰来表现出来的。我们对伟大人物的敬意,也是靠服饰来表现出来。中华的服饰是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的东西,我们要理解中国人的本质,就要从皇帝的服饰上去理解,同样对于故宫,我们也要从建筑上去理解,任何一个空间,不是无知的空间,它是一介于带有文化的空间。再看一下九宫图。中国的王城就是九宫图,中国的四合院也是九宫图,故宫也是九宫图,空间是一个文化性的空间,金木水火土,八卦,都在一个空间内,空间是一个文化,你知道这样的空间之后,每一个空间都有孕育着文化的含义。我们的京城,就是为了构造文化的意义。构造君臣关系。知道故宫的各种名称,你不用看就知道在它在哪儿。太合殿在周礼里面的王城,也是一个九宫图,他是一个文化的空间。还有四合院,它也是一个九宫图,我们说四合院是故宫的缩小版,而故宫是四合院的扩大版。你到四合院,就知道主人在正屋,儿子住在东面,属阳;女儿住在西,属阴。所以《西厢记》写成,《东厢记》那就错了。故宫也是一样的,南面属阳,北面属阴,东面属阳,西面属阴。后宫主要就在西面。
     中国的建筑就反映了中国的文化,不用教就知道。住在这样一个地方,他的位子就很分明。长幼尊贵的次序就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起来了,所以说,故宫就是为了培养君臣关系的。西方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对于中国的建筑,他是一个时空合一体,是要在时间的行进中,去体会建筑的意味。
     再看一下故宫,我们从前开始,从大前门开始,大前门进来就是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时候建的?那是民国以后,而两边开始了“拆墙运动”,天安门的围墙拆了以后,长安街才打开了。它以前是封闭的。中间就是一个狭窄的路,叫做“千步老”有一千步。到天安门门口,才是一个广场。这会产生什么效果?这叫“欲放先收”。那是艺术上的效果。就像打拳一样,你收了回来以后,再打出去,才有力量。凡是中国的性的建筑,都是对称的。对称的建筑给人的感觉是什么?严肃。当你走到这儿,远远看到天安门,你以为到了,过了天安门,其实还没到。过天安门,你不能从中间的那个门进去,那是只有天子才可以走的,你从旁边,从东边过去,因为你是臣子。
     另外,整个京城的墙是暗红色的。红色能让你兴奋,但是暗红色又带有压抑性在里面,都是提醒你要严肃。两边从建筑到颜色,作为一个臣子,你去见皇帝,你应该有的心态,不是从理智告诉你,是通过感性的形式,让你在时间行进中,自然而然地慢慢地,你就产生那种情感。它是用审美的视觉形象,让你感觉到你是一个臣子。所以说,现代社会,你开门,办公就在这里,这样你就去见我们的总书记,你能尊敬吗?不能尊敬,你的心态还没有调整过来。它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心理,让你调整成为一个臣子的心理。它不会告诉你,它是让你直接感受。让你走进太和门,突然一片光明。进去了,两边对称的建筑,一看,十分宏伟。然后上了太和殿,我们的俯仰关系,就是通过你作为一个臣子一步一步走上去体现出来的,上面是天子在那儿等着你,经过这个过程,你的臣子进谏天子的心态就完全培养出来了。它是通过建筑的形式,让你培养出来的,就像唐朝的大明宫一样,这么多的阶梯不断走,而且有的多是停顿。停顿一次之后,那么他在心态里的感受更久。但天坛实际并不高,但是它要停顿两次,停顿一次之后,那第他在心态里的感受就比本来不停顿要长,同样这第长的距离,如果全部上去,你感觉就会比较短,但走一次停一次,上一步又停一次,那么你感觉就要久一点。然后进了太和殿之后,皇帝是坐在上面的,文武百官在下面,同样是一种俯仰关系。关键是你一旦设计出一种中国古代文化式的君臣关系,我们对君王同样有了这样一个定义,他是龙,他是天子,他云游四海,我们整个一套美学形式都要让文化人知道它就是这样的。它的本质是这样,当然也需要意识形态的文字的工作,需要理论上的舆论导向,它是感性的,不知不觉的。在一个文化之中,那个文化的所有的形式都在不知不觉当中。这样,我们也知道,为什么一个现代政府不可能在太和殿上办公。中央政府不可能跑到太和殿上去,在旁边就可以。天安门给我们体现了继承传统,融合东西,走向世界的中国现代的基本去向。它是从天安门的体系中确认出的,南京的首都规划,它的中央政府完全是古代的形式,用建筑学的话说,外部形式来自中国古有形式,内部形式来自西方的一套。外面是中国的传统,所以说我们如果理解了太和殿就理解了故宫,也就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也就是从建筑上理解中国的传统。同样,如果你理解了现代的天安门体系,你就会知道天安门体系最大理由就是对领袖的塑造,关于领袖和群众的一种关系。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从一个神圣的领袖到一个有任期的领导人的时候,前面是通过游行对领袖的塑造。现代关于民族仪式是在升旗仪式上,旗杆是改革开放后竖起的,每当升旗的时候是共和国对理想的崇拜,每到节庆的时候,就在这个地方,同样各个省市都有同样的一个广场,都是在当时的仪式上来表现一个文化的传统,让我们认同这一个文化,一个文化是跟着节庆活动而来的,生命也一样,一个国家也有它的生命,也有它的重要时候,它认同什么也就通过节庆的过程来表现。关于仪式的变化,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在设计的时候关于文化变化的情况,对于天安门,对于紫禁城,我们是从一个视角方面去体会一个文化的更从力量,每个文化是不一样的,你走到外国的时候,你如何从视角方面来体会它的文化,它的街道是怎么样的,它的房子是怎么样的。从礼仪的四大因素判断,他们是穿什么服装,当我们的改革的第一代领导人胡耀邦总书记上任时,穿的是西装,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一种趋势。

(此稿未经主讲人审阅,如有纰漏,尽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