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目湖讲坛
  内容整理
内容整理 首页    内容整理    正文

 

前言:李里,1976年出生于重庆,现执教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自幼从文游艺,热爱中华民族及五千年灿烂文化,研习国学二十余载,自有心得。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向民众宣讲多年,深受喜爱。在生活中特立独行,有“长衫先生”之美誉。国内外诸多媒体相继报道,影响广泛。

1116日晚7:00,著名青年国学家、四川师大“长衫先生”李里教授做客我校第288期孔目湖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国学与六艺——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魅力”的讲座。李里教授广博浩瀚的学识,口吐莲花的言谈令在场观众深深折服。

李里教授何以有如此魅力呢?111716:00,记者就李里的求学经历、国学现状、男女恋爱、当代教育模式等话题对李里教授进行了采访。

记者:您是第一次来南昌吗?

李里:第二次来南昌了。除了新疆和内蒙古,其他的地方我在讲学过程中都去过了。

记者:您在孔目湖讲坛的讲座盛况空前,您觉得是因为什么,你的学识、长衫,还是别的原因?

李里:应该是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所在吧

记者:提到长衫,向您请教一下。有些人认为汉服或者唐装更能代表中华传统服装,您怎么看?

李里:长衫、汉服、唐装都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服装的呀,看个人的喜好吧。不同的是,在古代,汉服和唐装是贵族人穿的,一般老百姓穿不起。穿汉服或唐装,平时劳作运动不太方便,所以我更习惯穿长衫。

记者:您赞成年轻人向您学习穿长衫、住像您所住的“天人轩”那种很古朴的就是房屋吗?

李里:长衫是一种形式,形式只是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当然,有了形式才能更好地表达内容(内在精神)。

记者:你是怎么喜欢上传统文化的呢,有父母的引导吗?

李里:这个没有。自小我就喜欢传统文化,是自发的、自然的,没有刻意的引导。

记者:那您在国学方面取得如此成就,与您的家庭氛围有关系吗?

李里:算不上成就,也就是些对传统文化的体会吧。与家庭关系挺大的,书香门地嘛。

记者:您自幼习书画,年少即独自出游,遍访名家,深入乡间务农,在罗汉寺整理经书,在报社做编辑,等等。这些经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里:算作是人生的经历吧,丰富了我的阅历,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

记者:来南昌期间你到了庐山、白鹿洞书院、安逸古村等等,感觉怎样?

李里:很好啊,江西的风景太美了。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也算是行万里路吧,是一种阅历。

记者:在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收到过季羡林、张岱年、杜道生、侯仁之等饱学之士的指教,您觉得这些老人真正给予您的是什么?

李里:传统文化的人格。他们的精神境界让人敬仰,是使我感受最深的。

记者:您很少用电脑,是排斥现代文明吗?

李里:不是很少用,是不用电脑。不是排斥,我年少的时候电脑没有普及,没有机会学习电脑。不用电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方便。

记者:您创办了一个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书院——传新书院,听说养了很多小动物。

李里:是啊,有猫啊、狗啊、毛驴、刺猬、野鸡、小猪,等等。传新书院里面是用竹子等来装饰,显得古朴自然,真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呀。

记者:讲座中,您把孔子看作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为什么?

李里:一,孔子立人极,树立中国人最高的人格标准。二,孔子著六经,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

记者:为什么自孔子之后很少出现圣人呢?

李里:尧舜禹的时代是公天下时代,之后逐渐出现私欲和物欲,人性的恶越来越凸显,孔子时代的人感受到这种巨大变化,对私天下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出现了诸子百家。之后的人们远离了公天下,物质文明越来越发展,精神文明越来越落寞,很少出现圣人了。

记者:能用简短的话语概括一下《论语》的核心或者说精义吗?

李里:其一,《论语》教人为君子也。其二,《论语》是人生的教科书。

    记者:《诗经》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您在讲座中多次提到“男女恋爱”、“夫妇之道”,我们大学生谈恋爱要把握什么原则呢?

李里: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谈恋爱是男女双方相互爱慕、相互提高最终达到自我完成的过程,要认真对待呀。

记者:讲座中,您板书时用的是繁体字。您怎么看待繁体字与简体字?

李里:各有各的价值所在吧。简体字便于信息的交流,繁体字利于文化的传承。

记者:您的求学经历可谓与众不同。您如何看待现代教育模式?

李里:现代教育有一个共同的模式,教人技术与功利,而我走的道路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路,是顺应人的自然发展的。

记者:对于当前的国学热,您认为是复古还是时尚呢?

李里:国学热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盲目学习西方文明,以解决中国遇到的问题。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人意识到国学本身的价值,再来补传统文化这一课。

记者:您怎么看待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

李里:很好啊,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她是从现代的观念解读论语,我是从朱子(朱熹)的观念来解读论语。

记者:百家讲坛曾邀请您,为什么没能成行呢?

李里:多方面的原因吧。第一,太忙了;第二,不想被名利和是非所累。

记者:华东交通有一个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社团——明德社,它给您的印象怎样?

李里:明德社是一个很有凝聚力、社员对国学很有体会、诚心学习传统文化的社团。

记者:石初军老师在华东交通大学开设了国学课,您在成都师范大学也开设了国学课。学生的反应怎样?国学课对国学的普及和发展作用大吗?

李里:学生们都很欢迎。作用当然大啊,你看那么多学生学习国学,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啊。